騰訊公益|一群“小朋友”畫家辦了場特別的畫展,去看看?

我本平凡,我們也有有趣的靈魂。我把這句話給到今天騰訊公益為一群“小朋友”畫家辦的一場特別的展覽。這場展覽36位參展畫家,每位畫家都為自己的畫附了一段語音,邀請大眾觀展并可以購買你所喜歡的畫,我想你應(yīng)該已經(jīng)知道了這個展覽。每一副畫因為有聲音而更加真實,聲音+視覺的傳達營造真實的觀展氛圍。每個觀展的觀展者仿佛是在面對面接觸這些孩子,使人們和“小朋友”的溝通不再有深深隔閡,撕掉了標簽,打開新的認知,大眾看到了這些有趣的靈魂。


騰訊公益,小朋友的畫.jpg



雖然是公益活動,但不再是以悲慘為渲染的原點,而是呈現(xiàn)生命的精彩,捐款者也不再是以同情心為主要的決策依據(jù),更多的是喜歡這些畫。一元捐助不像是捐助而更像是參與者花一元錢買一幅畫,怎么看也不會與施舍與乞討這樣的字眼相聯(lián)系,更像是一場公平互惠的資源交換。其實看到這些繪畫,小編更感覺一元的價格是參與者賺到了。



小朋友的畫:朋友圈.jpg


創(chuàng)意分析 

在創(chuàng)意上將一個公益項目制作成手機頁面就可以展示的“畫展”,把這些原本屬于特殊人群的繪畫作者去標簽化,統(tǒng)一視作“小朋友”畫家,比起創(chuàng)意,其實更溫馨。同時這次的騰訊公益用做事件的思維在做這支H5,從1個人1個故事1幅畫1個聲音到36個人36個故事36幅畫36個聲音,向我們展現(xiàn)36個精彩的靈魂,每個點的觸動一次次重復(fù)再重復(fù),直到戳中觀展者的心,所以這個展覽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場景都可以造成轟動的事件。




畫.jpg


技術(shù)分析

技術(shù)實現(xiàn)上讀取微信昵稱,拉近互動的距離。語音互動,用聲音來增添真實場景的氛圍,藝術(shù)片展示、留言墻、彈框圖片、小額助捐是這支H5的技術(shù)關(guān)鍵詞。這支H5并沒有太復(fù)雜的程序。載入頁面后看到的就是不同的“小朋友”的作品,作品下面是一段小音頻,是作者本人錄音,再下面是作者的介紹以及作品介紹。參與者看中的繪畫作品直接購買就行,然后購買的繪畫會保存到本地或者直接設(shè)置為屏保。購買完成后還有一個跳轉(zhuǎn)鏈接,跳轉(zhuǎn)到的是騰訊公益項目頁面,也可以直接選擇分享到朋友圈。

騰訊公益錄屏 GIF.gif



視覺分析 

視覺上可以說整體算是比較干凈的感覺,頁面風(fēng)格也比較統(tǒng)一,都是繪畫作品+錄音播放按鈕+作者作品介紹。整體體驗流暢舒適。每一幅繪畫作品都搭配相應(yīng)的錄音,讓用戶體驗內(nèi)容更加豐富、有趣、生動直觀。



我買了倩倩的畫,你呢?留言告訴我你買了誰的畫。


g1/2017/08/29/1504000085625.jpg


人人秀運營社尾部.jpg

人人秀原創(chuàng)文章,如若轉(zhuǎn)載請注明出處:http://www.bydok.cn/content-m4v40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