博物館生僻字 微信群聊 博物館 博物 生僻字 掃一掃分享 立即制作 發(fā)布者:wo 發(fā)布時間:2017-12-27 版權(quán)說明:該作品由用戶自己創(chuàng)作,作品中涉及到的內(nèi)容、圖片、音樂、字體版權(quán)由作品發(fā)布者承擔(dān)。 侵權(quán)舉報(bào) H5,H5頁面制作工具微信群聊《說文》:“鉞,大斧也,一名天戉?!?/span> “大者稱鉞,小者稱斧?!?/span>鉞,由斧發(fā)展而來,比斧大,是古代的武器、刑具和典禮或出行時的儀仗用具。舊石器時代就出現(xiàn)了石鉞,新時期時代良渚文化遺址中出土過玉鉞,商代才開始有青銅鉞。鉞體型笨重,殺傷力不如刀戈,因此多被當(dāng)做禮兵器,只有天子和較大的奴隸主貴族才有使用鉞的特權(quán)。鉞的造型,與斧十分相似,差別在大小上,《十八般武藝全書》記載很詳細(xì):鉞頭較斧大之三分,鉞桿比斧桿約長50厘米。另外,鉞刃較寬大,呈弧形,似新月,斧刃則比鉞窄。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yuè鉞戰(zhàn)國 平肩圓刃銅鉞藏于四川博物院商 獸面紋銅鉞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yuè鉞夏 鑲嵌十字紋方鉞藏于四川博物院戰(zhàn)國 人物紋靴形銅鉞藏于湖南省博物館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yuè鉞jiǎ《說文》:“鉞,大斧也,一名天戉?!?/span> “大者稱鉞,小者稱斧?!?/span>古代中國先民用于盛酒或溫酒的酒器,也被用作禮器。由新時期時代陶斝發(fā)展而成,初見于夏代晚期,盛行于商晚期至西周中期。通常為三足,一鋬,兩柱,侈口。即有三只長長的杯腳,側(cè)邊一個把手,口沿有兩只柱,器口多為廣口的圓形喇叭狀。斝和酒器爵比較相似,斝比爵大。主要區(qū)別在口部,爵前有傾酒的流槽,后有尖銳狀尾,而斝無流無尾。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斝清 掐絲琺瑯饕餮紋出戟斝藏于故宮博物院商代 冊方斝是少見的方體斝藏于故宮博物院jiǎ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斝yǎn《漢書·百官表》:“昆甑研,善生甗?!?/span> 先秦時期蒸食的炊具,相當(dāng)于現(xiàn)代的蒸鍋。在商至漢代又作為禮器。甗分上下兩部分,上部盛食物,下部是可以用來加熱煮水的鬲。甑加鬲,就成了甗。甗最早出現(xiàn)于新石器時代,最初為陶質(zhì)。商代開始有了銅甗,多為圓形,甑鬲一體,直耳柄,廣口,束腰,袋狀腹腔,袋足或柱形足。早期花紋簡單,晚期多刻獸面紋。西周時期出現(xiàn)甑與鬲分體式,有些使用附耳。中期出現(xiàn)了方形的甗。春秋后多為分體式,且甑演變稱口徑遠(yuǎn)大于底徑的斜腹式。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甗商 婦好三聯(lián)甗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西漢 彩繪陶甗藏于河南博物院yǎn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甗qiāng《說文》:“斨,方銎斧也?!?/span>《詩·幽風(fēng)·七月》:“取彼斧斨,以伐遠(yuǎn)揚(yáng)。”古代的兵器和勞作工具,類似斧。差別是裝柄的孔是方形的。不僅可以用來砍鑿樹木,還可以用來挖掘植物塊根和作戰(zhàn)對敵。如《詩·幽風(fēng)·破斧》:“既破我斧,又缺我斨?!备?、斨,泛指兵器。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斨西周 青銅斧藏于開封市博物館商代 銅斨藏于湖北省博物館qiāng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斨shū《周禮》:“殳以積竹、八觚,長丈二尺,建于兵車?!?/span>《詩·衛(wèi)風(fēng)·伯兮》:伯也執(zhí)殳,為王前驅(qū)是一種古代兵器。最初用竹木做成,用來抵御毒蛇猛獸的攻擊。周朝出現(xiàn)青銅殳,戰(zhàn)斗力大升,成為車戰(zhàn)重要的五種兵器之一。后來,殳的下部增設(shè)帶有尖刺的銅球,能刺殺亦能錘擊,威力頗大。戰(zhàn)國末期逐漸成為儀仗兵器。殳仗隊(duì)就是后來的儀仗隊(duì)。漢朝以后逐漸淘汰。殳,分銳殳,晉殳兩種。銳殳用于實(shí)戰(zhàn),上部有鋒利的三棱刃、有的下部有帶刺的銅球。晉殳用于儀仗,前端沒有鋒刃,僅有銅套。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殳西周 “必戈”銘銅殳藏于浙江省博物館春秋 銅殳藏于湖北省博物館shū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殳你等在館物博